机器人前瞻(公众号:robot_pro)
作者 | 许丽思
编辑 | 漠影
机器人前瞻9月24日报道,昨天,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现场,英特尔携手多家生态合作伙伴,以工业AI为核心概念,展示了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AI与大模型、工业机器视觉、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前沿解决方案与算力平台,还发布了基于英特尔® 酷睿™ Ultra平台的具身智能工厂落地案例。
英特尔公司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高嵩介绍,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的火热浪潮更是将工业智能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前瞻概念走进真实的工厂车间。
另外,英特尔还在通过加速深化AI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布局,提供从边缘到云端的全栈式AI解决方案,协同软硬件创新,帮助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一、发布具身智能工厂落地案例,首次实现大小脑融合
展会期间,英特尔携手安努智能和富临精工,共同发布了基于英特尔® 酷睿™ Ultra处理器的具身智能工厂落地案例,首次实现“大小脑融合”从概念到真实工业场景的跨越,真正将具身智能解决方案从应用落地到工厂。
英特尔中国边缘计算事业部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李岩在介绍采访时谈道,大小脑融合正成为趋势,机器人空间与功耗受限,如果能把大小脑系统做到一体化,实时性和信息处理效率都会显著提升,让机器人更好地完成应有的任务。
在工博会现场,安努智能的轮式双臂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执行物料箱搬运任务。据了解,在实际运行中,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机器人系统,在长时间高负荷连续作业中实现了全程零失误的稳定运行。
富临精工副董事长李鹏程称,在验证过程中,机器人能够做到连续3个小时搬运800个箱子零故障,到目前累计上万次的量,依然是零故障。随着其与合作伙伴在数据收集、训练等方面的合作,具身智能正在从“技术可行”迈向“经济可行”。

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具身智能方案,通过从双系统到单系统的迁移,实现系统通讯和时间同步,从芯片层面为业界提供了一个高能效AI、强实时控制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通过单颗低功耗SoC,将强劲的AI推理能力、高性能CPU计算与工业级实时控制融为一体,让具身智能系统不再需要依赖独立的“大脑”和“小脑”模块。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所提供的异构算力,为机器人的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与精准控制提供了支撑。
基于酷睿Ultra处理器提供的AI算力与CPU实时运控能力,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其黑白箱融合具身智能伺服策略中,通过图神经网络建模特征匹配,实现了面向通用场景的可泛化视觉伺服控制,有效解决了具身智能系统在复杂环境下对精准控制和快速响应的需求。
现场可以看到,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正在执行打螺丝任务,展现出较强的精细操作能力。

二、发布全栈工业AI与大模型解决方案,加速智能制造
在工业AI领域,机器视觉、工业控制、工业数字化、具身智能等应用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展现出广阔的潜力与增长空间。IDC预测,到2028年,中国工业企业AI支出将达到900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37.7%。
英特尔通过从边缘端到数据中心端的全链算力平台,提供了全栈AI解决方案。其中,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Xe内核并集成MXM 矩阵加速引擎的显卡系列产品与服务器加速器能够满足从端到云的AI与大模型部署需求,从机器视觉到工业大模型部署,覆盖检测、代码生成、RAG、环境监控等多元场景,助力客户在成本、功耗和尺寸上实现显著优化,加速工业AI更大规模的落地与部署。
在工博会现场,英特尔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展示了从助力传统工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到引领具身智能的进展。
英特尔工业电脑优选项目(PIPC)凝聚了英特尔在工业级芯片、边缘计算架构及软件平台上的核心优势,通过与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为工业用户提供适配各类工业应用场景的电脑产品和稳定的计算平台。
结语:具身智能关键在于场景化落地,英特尔正积极探索更多潜在应用场景
关于具身智能,关键不在于“炫技”,而在于如何实现真正的场景化落地。英特尔中国行业与解决方案业务部总经理王景佳介绍,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仍在工业制造领域,无论是从功能实现还是成本效益来看,都具备率先拓展的条件和优势。与此同时,英特尔也在积极探索物流、教育等更多行业的潜在应用场景,让具身智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场景中释放价值。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解放人,承担那些重复、繁重甚至危险的工作,让人类能够从低价值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环节之中。这一理念不仅展现了具身智能的发展方向,也凸显了其社会价值。
未来,英特尔将继续通过推动开放平台和先进AI技术与产业场景的紧密结合,携手生态伙伴加速创新方案的落地。随着技术成熟与应用深化,具身智能有望引领工业与社会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为“制造”走向“智造”提供坚实的支撑。